浅谈专利无效检索策略 总第121期 凌赵华 超凡知识产权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发表,[专利]文章
一、无效检索的价值
专利无效检索,有时也被称为无效证据检索、授权专利检索、专利有效性检索、专利权稳定性检索等;对企业知识产权专业人士来说,这是一类较为常见的专利检索活动,是指针对某一授权专利的权利要求,检索能够破坏其新颖性、创造性的专利或非专利类文献的行为。
专利无效检索的开展一般具有较强的场景性和目的性。场景性是指专利无效检索一般用于反击竞争对手的攻击行为(如专利侵权起诉中),或者用于企业的主动进攻行为(如专利市场维权前);目的性是指专利无效检索的目的很单纯,就是尽力寻找能够破坏目标专利新创性的证据文献。
专利无效检索的有效运用,能给企业带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效果。所谓'知己',指的是企业在主动维权前,即在利用企业自身专利起诉市场竞争对手的产品侵权之前,通过针对自身专利所做的专利有效性检索,来了解自身'攻击性'的威力和稳定性,以帮助企业作出是否采取维权行动的决策;'知彼'指的是企业在遭遇竞争对手的专利攻击时,即对方起诉企业某产品侵犯其某项或某几项专利权时,通过针对对方起诉所依据专利的无效证据检索,来搜集能无效其专利的文献证据,以帮助企业在无效宣告程序中取得胜利,从而扭转其在专利侵权纠纷中的不利局面。 据笔者所在单位统计及估算,无效检索工作的平均耗时占整个无效宣告准备工作的60%以上,而其对无效宣告的结果影响率则高达75%以上。可见,无效检索工作在企业处理和应对专利纠纷中能发挥的作用和价值不言而喻。
二、无效检索的流程
无效检索是一种技术方案检索,一般技术方案检索对前案或对比文件的要求是'不求全,只求准'。然而,现实情况下往往很难找到某一篇'准'的证据文献,所以在实操中,我们一般会把无效检索的目标调整为寻找证据组合。 当下我们经常会听到或看到别人以调侃的语气说:'请多一点真诚,少一点套路。'而笔者认为,企业中专利无效检索工作的开展还是需要遵循一定套路的。这里的'套路'是指无效检索工作开展的一个基本流程或指引。下面就简单分享一下笔者所在单位开展无效检索工作的一个相对标准化的流程。
(1)确认目标专利的法律状态及权利归属情况 这是对实际检索工作没多大帮助但必须要先确认的事项,因为这关乎到后续无效检索及无效宣告工作的意义,原因不言自明。
(2)查询目标专利的审查历史档案及文献引用情况 该阶段工作的主要目的包括:梳理清楚目标专利的权利人自己在专利说明书背景技术部分所引用的背景文献、审查意见通知书中审查员历次引用的对比文件、权利人在专利申请、审查过程中以及在接到专利授权通知后主动递交给专利局以协助审查员进行审查的与该目标专利的可专利性相关的技术资料(如美国的以IDS形式递交的资料等)、审查员在历次审查意见通知书中的具体审查意见及驳回理由分析,以及权利人针对历次审查意见通知书的答复意见等。工作重点是要获取可用于评价目标专利新创性的一些证据文献以及权利人、审查员对目标专利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解释和界定。
(3)查询目标专利的专利无效行政诉讼历史档案 虽然专利无效行政诉讼遵循'一事不再理'原则,但如果能了解到目标专利之前的无效诉讼历史情况,特别是在历次诉讼中被原告所采用的所有证据文献及他们的证据组合方式,对于提高我们本次无效宣告请求的胜算还是有很大帮助的。这就像是我们已经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一样,我们可以汲取前人的精华(有价值的证据文献),抛弃前人的糟粕(无用的证据以及证据组合方式),终完成前人未尽的事业(无效成功)。
(4)查询目标专利的同族专利情况及其审查历史、引用文献、无效历史 在查询目标专利的同族专利时,应查询其扩展同族,如欧洲专利局所采用的INPADOC专利族,目前大多数专利检索数据库都带有同族专利查询的功能。在查询每个同族专利具体的审查历史、引用文献及无效诉讼历史等情况时,其方法和目标专利的查询是类似的,主要还是通过各国专利局或知识产权局的检索渠道来查询,当然还可以通过美专局、欧专局或国知局的全球专利档案系统(GlobalDossier)来查询几个主要国家及地区(CN、EP、JP、KR、US、WO、CA)专利的审查历史档案。另外,如果有PCT途径或者欧专局的同族专利,那么由PCT欧专局出具的检索报告也是我们要获取的重要的参考资料之一。
(5)检索目标专利的权利人在先申请的所有相关专利 虽然专利权人进行重复申请专利的可能性很小,但可以理解的是,大多数的研发和创新都是有连续性的,特别是在同一个企业中。在实操中,我们后拿专利权人自己的在先专利作为证据之一甚至是主对比文件的情况也不在少数。因此,检索目标专利的权利人在先申请的相关专利并进行详细解读是专利无效检索中重要的一环。
(6)检索目标专利的权利人在市场上的主要竞争者的所有相关专利 竞争对手的技术和产品往往和专利权人的专利技术及产品有很大的相似性,因此,双方无论是出于进攻、防御还是储备的战略考虑所做的专利布局都很有可能形成一定范围内的交叉。所以,从竞争对手尤其是老牌竞争对手的角度切入,去检索能破坏目标专利新创性的对比文件,是一种比较快捷的途径,有时候也能有意外的收获。
(7)分析目标专利的权利要求并提取检索要素 步骤2-6其实都是一种比较讨巧快捷的证据收集手段,如果通过前述步骤就能收集并组合成有效的无效证据链,那接下来的检索工作就可以打住了。但现实往往没有那么美好,有时甚至是残酷的。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再启动一个常规的无效检索流程。即从分析目标专利的权利要求开始,在对权利要求的技术特征做拆分后再提取检索要素。这里的检索要素应尽量包括组件或组分名称、参数范围、连接关系、位置关系、工艺手段等权利要求中的所有技术特征。
(8)表达检索要素并构建检索策略 该阶段工作的重点可以放在检索要素表的制作上,在制作检索要素表时,能体现技巧和经验的部分就在主题词的选择和扩展上。我们在选定了特定的几个关键词后,需要从不同角度进行扩展,扩展角度包括但不限于同义词、近义词、错词(如'账单'和'帐单')、反义词、学名、俗称、缩略词、上位词、下位词等。另外,我们也需要在如何获取上述扩展词上多下些功夫,百度、谷歌、维基百科、专业网站或论坛、图书馆、科技论文数据库、专利数据库等都是可用的渠道,特别是通过专利数据库的初检后提取近似关键词是比较有效率的途径。 在构建检索策略方面,根据笔者所在单位的经验,一种比较有效的检索策略是检索模块同时包含以下五类检索式:仅用关键词构建的检索式、仅用确切分类号构建的检索式、用关键词配合分类号构建的检索式、仅用专利权人构建的检索式及用专利权人配合关键词或分类号构建的检索式。
(9)选择合适的专利数据库并执行检索 这个阶段比较好理解,不同的数据库在专利数据完整度上会有较大差别,特别是一些国外专利数据。因此,专利数据库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到检索结果的命中率,并可能会终影响到一些关键证据的获取。在一些实际案例中,有不少起关键性作用的证据文献都是一些'非主流国家'的授权专利。 (10)筛选检索结果并进行证据组合 这是无效检索的后阶段,也是一项经验性较强的工作,特别是如何把筛选出来的一些对比文件有效地组合成一组证据链。面对同样的几篇或十几篇与目标专利相关度较高的对比文件,美国专利申请,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拣选和组合证据的方式,而不同的组合方式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效力。因此,当企业知识产权工作者在这方面并不是老司机的话,建议尽量多去尝试几种不同的组合方式,并及时评估不同组合方式所能达到的效果。
OPPO跟随策略还能火多久:专利积累不够 易被复制
上周末,OPPO通过卫视直播发布新品R11的举措再度引发用户高度关注。数据显示,去年OPPO在国内市场斩获手机销量前列,似乎传递出品牌营销是OPPO成功秘诀的信号。但事实上,OPPO更重要的核心在于布局全国的线下渠道,以及慢人一拍的产品策略,这种策略的结局是OPPO在国内市场发展步伐稳健,但技术专利积累不够、海外市场扩展缓慢仍是其发展亟待提升的软肋。
国内销售火爆
去年凭借R9一炮而红,智能手机销量问鼎中国市场的OPPO,6月10日借助浙江卫视年中盛典推出的全新手机R11又一次引发行业高度关注,这是手机行业通过卫视直播形式来发布手机新品。
有业界观点认为,OPPO R11的发布动用了“半个娱乐圈”,超过了任何一家厂商的新品发布奢侈度。
相比其他手机厂商一款手机推多个存储大小不同版本,OPPO R11版本单一。从位于北京三环内的一家OPPO专卖店了解到,整个OPPO R11系列虽然有多种配色,但只有两个版本,一个是5.5英寸R11,存储配置4GB+64GB,售价2999元,其中红色售价3199元,于6月16日上市销售;另一个是6英寸的R11 Plus,存储配置6GB+64GB,售价3699元,可提前预订,月底到货销售。
而OPPO去年正是凭借R9和R9s的热销,位居国内手机市场销量排名前列,2016年全年,OPPO手机的同比增长竟然达到了122%。据市场研究机构Counterpoint的报告显示,OPPO R9超越苹果成为2016年中国市场畅销的机型,市场份额达到4%。显然,OPPO期待R11成为今年的畅销机型。
事实上,从线上渠道也可看到OPPO手机的火热销售情况。虽然OPPO早就披露了R11即将发布,但是北京商报记者登录天猫OPPO手机旗舰店却发现,截至6月15日,OPPO R9s月销量仍高达16735笔。
另外在京东上,北京商报记者也看到,在售的OPPO R9s用户评价数超过6.4万条,好评率高达98%。在评价标签中,照相不错的评价高,其次是外观。在业内人士看来,OPPO的成功主要得益于深度利益捆绑的厂商一体化模式以及多如牛毛的零售网点和铺天盖地的广告。
发达市场缺席
虽然OPPO手机整体发展十分迅猛,但可谓是一个“偏科生”,那就是国内国外实力不匹配,一方面是国内市场出货量前列,另一方面是在欧美发达市场的缺席。
查看2016年销售数据也可以看出,OPPO位居全球第四大手机厂商,但是销量主要来源于中国市常IDC数据显示,2016年OPPO全球销量达9940万部,排名第四,占比6.8%,而在中国市场,OPPO出货量就高达7840万部,国内市场占比高达78.9%,国际市场占比仅两成多。
此外,与苹果、三星、华为等企业不同,OPPO的海外销量并不是相对平均分布,而是集中在印度和东南亚市常日前,OPPO副总裁吴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证实,OPPO海外市彻是聚焦在印度市惩东南亚,这两个市场OPPO已经站稳了脚跟,组建了当地团队,其他国家和地区OPPO刚刚进入,还在快速发展中。
产业观察家洪仕斌表示,OPPO能够在中国市橱败三星、苹果、华为,说明了OPPO在产品上没有什么大问题,之所以未能打开国际市场局面,原因可能包括全球品牌认知度、产能局限和手机通信核心技术专利储备问题,美国专利申请流程图,相比之下,技术专利可能是主要原因,因为欧美地区不同于印度和东南亚地区,欧美等发达地区拥有成熟的知识产权环境,如果不能解决专利问题,不仅仅意味着要付出更高的成本,而且很有可能因为专利问题受制于竞争对手。
据了解,虽然OPPO在国内市场销量傲视群雄,但在专利积累方面则要远低于三星和苹果等厂商。
对于国内手机厂商来说,进军欧美等海外市场,问题在技术专利上,国内通信产业由于发展起步较晚,很多基础技术积累不足,在技术专利方面必然会受到限制。
关于专利问题,吴强也表示,OPPO一直坚持做自主研发,在过去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有大量的技术积累。近几年开始有意识地去强化了专利的结果,整个研发过程中,创新的技术和想法都会进行专利申请并且用专利保护自己。
有产业观察家还指出,对于OPPO来说,另一个需要面临的问题是创新天花板,早期,OPPO不断提升自身各个方面,但如今OPPO已经走在智能手机行业的前列,这个时候就得依靠创新,而这并不容易。
慢模式待变革
中国智能手机市躇本饱和的现状,加上不断涌现的新品牌,促使整个行业竞争激烈,对应的是企业间不断追求新技术,快节奏推出新产品。但热销的OPPO R9,却是OPPO产品慢策略下的产物。
放眼OPPO历年发布产品可以发现,OPPO手机一直主打拍照,美国专利申请文件撰写,手机产品定价不低,但在硬件和配置方面,往往都要低于同等价位追求性能的手机产品。比如在手机芯片上,OPPO R系列手机一直都没有采用高通定位旗舰机配置的8系列芯片,美国 专利 申请,而是采用定位偏中端的6系列芯片,相比其他手机厂商去年推出搭载后置双摄手机,而OPPO直到R11才后置双摄像头,在全屏、曲面屏等应用上,OPPO也少有举措。正是因此,OPPO手机甚至一度被称之为“高价低配”。
OPPO主要依靠外形、销售渠道、用户定位获得成功,但这些优势也容易被对手复制。
这种慢策略利弊都很明显。目前智能手机行业的技术已经到达一个较高水准,新的技术应用对手机功能往往很难带来质变,主要是小幅度提升。但新技术刚投入,意味着瑕疵和未知风险,急于推出搭载新技术的产品,其风险往往要大于回报。
您好,欢迎莅临联邦知识产权,欢迎咨询...
![]() 触屏版二维码 |